• 传承千年版画 跨越历史文明
      • 版画承载着造纸与印刷术两项中国古代发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走在时尚的前列,行走在探索,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并随时为其他艺术门类提供更多的视觉可能。从开始的宗教、记录功能发展到现在以装饰、收藏为主,它的文明职责一直是其传播、交流的主要途径。

        历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无法脱离佛教,而佛教的普及与宣扬离不开一种有力的工具,版画符合佛教所需要的传播条件,清晰有力的线条、无可比拟的复制、表现题材的多样使佛教经文篆刻,图册画卷得以广泛传播并流传下来。广义的版画其实包括以各种质地的版为母体进行刻写复制的所有门类,囊括印刷。早期版画以木刻为主,画图、刻版、印刷由不同的人负责,刻版者照图刻版,再由印者大量印刷,称复制版画。及宋,出现了不同地方特色的版画中心,其中作为文学、技术、地理、风俗等书籍的插图和图解说明是版画在此时的主要作用。版画渐渐与生活实用结合起来,并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平话采用上图下文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构图虽单纯简洁但颇具空间感,可谓连环画的前身。明清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使用范围上,版画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戏曲、小说、诗词、传记、画谱都成为了版画的载体,更有融文人风雅与大众通俗娱乐为一体的幽默文字游戏,如陈洪绶《水浒叶子》、《博古叶子》。
        近现代版画以画报或宣传报的形式直接触动当时中国的政治及社会现实,其在政治上的进步意义和引导作用是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肩的。它是最富于现实性的美术品,记录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独立自主逐渐富强的过程,向国民传播积极进步的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潮,是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30年代始,文化革命战士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出现,自此,中国版画由复制进入创作阶段。通过鲁迅、柔石等人的努力,新木刻运动在发起时和发展过程中引进并借鉴了欧洲和苏联的版画创作方法,培育了一大批青年木刻家,推动中国现代美术的极大发展。不管是抗战期间,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甚至文革十年,版画以其独特的方式服务广大民众,表现中国人民从被压迫到积极反抗,从黑暗到民主,再到后来反映对新生活的赞美与讴歌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版画在种类、风格和材料上趋于多样,制作过程也日渐规范,装饰功能有所加强。版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其独特遒劲的刀刻与不同材质的版相结合,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拓展
        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版画一直以缓慢而稳健的步履从单一走向多元,伴随着新的版画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出现,石版、丝网、独幅版画等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进。版种的活跃显示出版画从业者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创作主体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版画更多的与当代问题发生对话。当代艺术的领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这也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的翻新过程,版画艺术也会不断地在吸纳现代高新科技媒介的阶段中树立起更加全新的版画艺术理念。
        中国版画的持续发展与社会大众的欣赏水平、接受能力不无关系,这种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应该更好地被纳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体系中。版画的创作也更应该具备探索前沿的自觉性,超越版画的技术性特点,使之成为艺术家观念的表达方式,在关照现实社会和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激发出自身的创造力。版画作为一种较其他艺术形式易普遍的角色,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功能和意义应超越自身的范畴,进入到大文化的情景之中。
                                                                                                                         满开慧  于三版工坊
新闻发布